鹧鸪菜_鹧鸪菜有什么功效

发布时间:2019-08-23   来源:四季养生网    
字号:

鹧鸪菜,被人们熟知,是因为从古至今,中国民间都把它用作驱除蛔虫的药用海藻。所以,鹧鸪菜,又被人们称为美舌藻、蛔虫菜,它是一种中药材。

鹧鸪菜,由于其生长环境的束缚,繁殖生长于温暖地区河口附近的中、高潮带的岩石上,防波堤水桩以及红树树皮的阴面,所以一般产于我国长江口以南的浙江、福建和广东等沿海地区的沿岸。鹧鸪菜具有驱蛔的功效,主治蛔虫病。

【鹧鸪菜的图片】

 

鹧鸪菜

 

【鹧鸪菜的简介】

中文名:鹧鸪菜

拼音:Zhè Gū Cài

拉丁学名:Caloglossa leprieurii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loglossa leprieurii (Mont。) J. Ag.[Delesseria leprieurii Mont.]

别称:美舌藻《孢子植物名称》,岩头菜、岩衣《浙江药用植物志》,竹环菜、堤藻、鲁堤菜、乌菜、驱虫菜《福建药物志》,蛔虫菜(福建),石疤(广东)。

界:植物界

纲:红藻纲

科;红叶藻科

种:鹧鸪菜

出处:出自《本草纲目拾遗》。《漳浦县志》:鹏鸽菜,生海石中。散碎,色微黑,小儿食之能下腹中虫。

药材基源:为红叶藻科植物美舌藻的藻体。

鹧鸪菜的生境分布:

原形态:藻体暗紫色,干 后黑色,薄膜质,匍匐丛生,高1-4cm,宽约1mm,叶状,扁平而窄细,二叉式分枝,枝节间狭长,节间有些缢缩,叶片中肋明显,延伸及顶,末端分叉,舌状披针形,中肋的分枝处常有次生副枝,其腹面有时生出假根状固着器。四分孢子囊四面锥形,沿中肋向两边集生。囊果圆球形,生于分枝上部及中肋腹面。

生态环境:生于高、中潮带的泥沙石上,尤其是海口附近的低盐度处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浙江、福建、广东等沿海。

栽培:生长于温暖的河口的岩石上。野生,不能种植。

采收和储藏:4-9月采收,洗净,除去杂质,鲜用或晒干用。

炮制:去掉泥土,洗净。

切制:除去杂质,晒干备用。

鹧鸪菜的性质:

化学成分:含α-海人草酸(α-kainic acid)及多种游离氨基酸。

毒性:美舌藻煎液给小鼠灌胃,毒性很低。对其他实验室动物亦几乎无毒。人服用时副作用亦少见,偶有轻微腹泻、恶心、短暂头晕等。

性状鉴别:藻体黑色,扁平,叶状,长1-4cm;具有不规则叉状分枝,节间狭长,类圆形,节部缢缩。叶片中央有明显的中肋;中肋分枝点常有次生副枝,有时生出毛状根。膜质。气腥,味咸。

理化鉴别

1.取鹧鸪菜适量,经过粗提,得海人草酸粗品(1-2mg),加入1-2ml 0.2%香草醛丙酮溶液,于水浴上加热,挥去丙酮,残渣加2ml 1%氢氧化钠乙醇液,显橙色。(海人草酸反应)。

2.取粗提物的甲醇溶液,点于滤纸上,喷以0.2%吲哚醌丙酮溶液,70℃加温后呈橙色。(海人草酸反应)

性味:咸;平。

归经:肾;大肠经。

用法用量:内服:煎汤,鲜品30-60g;小儿酌减;或干品研末。当晚临睡前和次晨空腹两次分服。

禁忌:凡低血压,孕妇慎用。

【鹧鸪菜的功效与作用】

鹧鸪菜的功效

鹧鸪菜具有驱虫杀虫,健脾化痰消积,安神。小儿因虫积或食积而致腹胀腹痛,消化不良。伴随症状有:或腹大青筋,或腹大肢瘦,或厌食消瘦,或能食而消瘦。面色枯黄,心烦意燥。能使瘦弱得小孩转为肥壮,能保小孩根基稳固,四季平安,小孩成人患有寄生虫服用后能将体内之肠虫驱除,能令患者身体恢复精神愉快。

鹧鸪菜的作用

鹧鸪菜治蛔虫证、蛔虫性肠梗阻、虫疳。

《纲目拾遗》:疗小儿腹中虫积,食之即下。

    上一篇:紫燕草

    下一篇:紫珠

    养生知识
    中医养生
    健康疾病
    食膳养生